3月29日,在山东济南召开的“2025第十七届中国整合生物样本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生物样本库院长论坛”上,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主任委员郜恒骏教授宣布成立“临床转化生物信息(CTBI)创新联合体”(以下简称CTBI创新联合体),由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伟业教授领衔主持CTBI创新联合体工作。
作为临床转化工程CBDTM新范式的开创者,秉承以健康为中心的需求导向,构建从“样品”到“数据”到“数据产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产业化通路。临床转化生物信息(CTBI)是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将临床转化的信息流贯穿对接“创新链”和“产业链”,赋能传统生物医药创新研究转化为临床应用场景的产品。
郜恒骏教授
王伟业教授
CTBI创新联合体由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伟业教授领衔,联合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产业机构,形成跨领域协同创新体系。
研究建立“样本价值完整性评估方法”、“生物样本库数字化建设方法”、“DBCaseBiobank”专病队列建设模式,数据特征建设方法论以及创建生物数据沙龙系列(BCD)等。发表数十篇SCI文章。
CTBI锚定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产业链”深度对接的痛点,开创性地通过构建“临床数据采集-临床专病数据库建设及其生物样本库建设-数据需求分析与工程构建-数据产品化与开发-临床应用”五大环节的全链路闭环,实现从临床问题提出到数据资产转化的无缝衔接。
注释:
1. C-Case Cohort(专病队列) 和 Clinical Informatics(临床信息学)
2. BI-Biobank(生物样本库)和Bioinformatics(生物信息学)
3. I-Informatics(信息学)
4. T-Translational(转化)
以合作方式共同设计和创建CTBI研究项目作为依据,通过机构以及机构内的多个部门(临床数据库,生物样本库,中心实验室,临床多个科室,科研处)共建CTBI项目,统一认识和目标。针对机构本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重点发展方向以及业务场景等特征性因素,共同设计与制定个性化的CTBI合作研究方案与模式。
臻选临床科室开展从临床专病数据库到专病队列建设,围绕CTBI的理论框架和实施方案,指导和明确生物样本库的建设,生物样本检测方案与临床专病队列之间的关系,制定临床生物信息学分析策略,进一步明确数据特征建设以及数据特征工程构建的一系列方案。
聚焦数据特征建设,基于医院和临床科室等现有的数据资源,分析实际特点及状况,从CTBI体系结构中各个要素与环节切入,采用“有什么就做什么”的策略,合作设计和制定数据产品化实施方案。旨在认识和识别问题,明确结合场景的实际发生机制,作为调整第二步的建设方案所借鉴,调整与提升。
CTBI本质是由临床科学问题引导数据资源的设计,通过动态信息流串联起生物样本、数据与临床需求,将生物信息学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产品,促进医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的深度融合,最终推动精准医疗的实现。本次大会成立的“CTBI创新联合体”将赋能生物医药创新研究无缝对接临床转化,驱动生物医药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