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5日至7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再生医学专委会、临床研究专委会和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委会承办的第三届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研讨会在北戴河新区顺利召开。来自全国三甲医院、科研院所及生物医药企业的4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细胞治疗政策环境、临床研究进展、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开幕式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吴朝晖主持。协会党支部书记、副理事长王锦倩在致辞中指出,当前生命科学正经历深刻变革,细胞治疗作为生物医学领域最具革命性的前沿方向,展现出巨大潜力与广阔前景。无论是CAR-T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突破,还是干细胞疗法在再生医学中的持续探索,都不断刷新我们对疾病认知与健康的理解。2025年,国内首个干细胞药物已成功获批上市,多篇细胞治疗临床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在此背景下,本届大会将“干细胞临床研究研讨会”升级为“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研讨会”,首次纳入体细胞治疗研究,进一步拓展学术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北戴河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主任田力男在欢迎辞中表示,自2016年获批设立以来,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示范区始终秉承“南有博鳌、北有北戴河”的战略定位,依托政策优势与产业集群效应,加快推动细胞治疗等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与落地,促进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题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带来高水平学术分享。昌平国家实验室高晨燕教授深入解析干细胞药物研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研发理念和风险获益评估的重要性。王锦倩副理事长系统回顾了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同步备案机制和技术核查体系建设,为干细胞临床向产品转化提供了坚实支撑。解放军总医院感染病医学部王福生院士分享了细胞治疗在重大传染病中的最新进展,指出其在新冠肺炎、肝衰竭等重症救治中已展现独特价值。吴朝晖副理事长提出,应突破传统临床试验思维,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推动创新探索与概念验证,助力技术突破。钱碧云教授介绍了创新性研究设计的探索路径,山东齐鲁干细胞工程有限公司刘诗泽博士则带来亚洲国家在政策与研发方面的最新进展,拓展了国际视野。
在“干细胞临床研究进展”分会场,研究方向涵盖代谢、心血管、神经、免疫、骨科与妇科等多个系统疾病。iPSC衍生胰岛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iPSC心肌细胞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及终末期心衰的干细胞研究备受关注;ALS、帕金森病及卒中的探索表明干细胞有望拓展至神经退行性病变;MSC在溃疡性结肠炎、肺纤维化和系统性硬化症的应用展现良好安全性;在骨科与妇科方向,干细胞在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和卵巢功能不全等疾病中均有临床进展。圆桌讨论环节则聚焦iPSC分化细胞的安全性、MSC研究的“内卷”困境,及差异化发展和原创创新的重要性。
“技术与合作”分会场重点展示了化学重编程iMSC、鼻黏膜MSC等新型研究进展,强调工艺与质量标准建设对临床转化的重要意义。同时,双特异性CAR-T、L-TIL和新抗原个体化疫苗的研究为难治性血液病和实体瘤提供了新思路。与会专家在圆桌讨论中,就研究设计质量提升与国际合作模式交换了意见。
在“体细胞治疗研究进展”分会场,CAR-T及相关免疫细胞疗法成为关注焦点。通用型CAR-T在自身免疫病、胶质母细胞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探索不断推进,病毒特异性T细胞(VSTs)在移植后病毒感染治疗中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专家们普遍认为,CAR-T及新一代免疫细胞疗法将在血液病、实体瘤和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中迎来新突破。
本届研讨会聚焦细胞治疗临床研究的前沿成果与产业发展趋势,干细胞研究已在多系统疾病中逐步进入临床试验并实现产品化突破,体细胞治疗则以CAR-T为代表不断拓展新领域。大会强调,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安全性验证、质量标准建设、长期随访及多中心合作,推动我国细胞治疗走向规范化与国际化,为更多疑难疾病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