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监测力度不断加大,2023年国家ADR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241.9万份(基本不包括门诊和自我药疗患者),其中新的和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为83.3万份,占34.5%,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7.8万份,占15.6%。ADR会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治疗费用、增加医疗纠纷、增加药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难度。WHO相关调查显示,严重ADR中38.44%患者会最终死亡。而一旦发生大规模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医药企业难以承担后果,不利于行业发展,也不利于受害者获得赔偿,造成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等负面影响。另一方面,ADR救助机制的缺失是新药研发企业的羁绊,影响企业研发新药的积极性。
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一直努力探索ADR救助机制的建立。2017年8月19日,由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联合相关学/协会共同举办了“严重药品不良事件社会援助研讨会”,并同时开展了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和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于10月23日在京联合举办“建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社会救助基金课题讨论会”,来自国内的药事管理与医院药学界专家、法学界专家和MAH/企业相关部门负责人员参加了会议。大家就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机制,推动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促进我国医药科技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讨。
会议由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刘皈阳主持,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驻会副理事长吴朝晖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北京药盾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张晓乐、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郑雪倩分别做了《药品不良反应救助制度现状与研究》和《医疗风险基金相关问题研究与思考》的学术报告。中国药品监管研究会会长张伟、北京市医药行业协会会长冯国安、中国药理协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王育琴、解放军总医院主任药师郭代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药师李玉珍、中国药师协会会长史录文、北京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事业部总经理黄慭、科伦药业药品安全风险管理总监蔡凤群、华领医药安全事务高级总监王爱花、扬子江药业PV总监赵琪、中国再保险集团华泰经纪总经理暴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张力教授、北京赛诺菲股份有限公司PV总监岳晨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积水潭医院主任药师甄建存、北京协和医院主任药师朱珠、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孙路路主任药师等在会议讨论环节都发表了积极的意见与建议。
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开展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社会救助和相关保险补偿的课题研究,并在文献和社会调研基础上撰写专家共识。同时,重视对公众用药安全和药品不良反应方面的科学普及,提高公众合理用药的科学素养。对建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社会救助专项基金”的建议,MAH/企业代表都给予了积极回应。